你发现没,好多家长一听见“超前学习”这四个字,眼睛立马就亮了,好像自家孩子只要往前多跑几步,下一秒就能站在清华门口似的。
但你仔细琢磨琢磨,真学霸那种“超前学”,跟那些被家长逼着的“超前学”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一个是看着云淡风轻,实则把节奏拿捏得死死的;一个是家长恨不得抱着孩子往水里按,结果孩子在水里瞎扑腾。
听着像一回事,内核差着十万八千里呢。
一、学霸的超前学习,自个儿想多跑两步
学霸学东西,有点像走路时顺手捡个漂亮石头。
不是说专门蹲点等着捡,而是走着走着看见地上有块顺眼的,弯腰就揣兜里了。他们不是被人拿着小鞭子赶着往前跑,是自己脚底下没够,总想多走两步看看前头有啥。
就说我邻居家那男孩,数学脑子是真灵光。
课本上的二次函数刚弄明白,转头就翻他哥那本立体几何,边看边在草稿纸上画,嘴里还嘀嘀咕咕算着啥。问他为啥不歇会儿,他头都没抬,说这玩意儿比游戏通关有意思,拆来拆去能拼出好几种花样。
你看,人家不是惦记着考试能多拿几分,是觉得这东西本身就带劲,跟咱们刷短视频停不下来一个道理。
这就是学霸的“超前”:学完该学的还有富余劲儿,心里头真感兴趣,学新的还能跟旧的串起来。
不是每天多熬俩小时硬啃,是正餐吃饱了,还想加份甜点溜溜缝。
而且他们学新东西,脑子跟搭积木似的,自动就把新块往旧架子上安。初中物理讲杠杆原理,有的孩子听完就完了,学霸脑子里能蹦出小学数学里的比例题,琢磨琢磨就把俩知识点拧成一股绳了。
那感觉,就像电路突然通了,啪一下,整个思路都亮堂了。
二、鸡娃的超前学习,硬往脑子里塞东西
换成被家长盯着学的孩子,那场面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说白了,这种“超前”就是家长把自己的焦虑往孩子身上挪。自己当年没考上好学校,就盼着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补,好像这样就能把自己的遗憾补回来。
于是呢,奥数班、英语启蒙、作文冲刺,排得比明星档期还满。
孩子啥状态?
不是自个儿想往前探探,是被推着走,有时候甚至想往后缩。
你见过那种做数学题做到哭的吗?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练习册上,还得被家长盯着擦掉眼泪继续算。背英语单词背到眼神发直,课文念得跟机器人似的,问啥意思,摇摇头说不知道。
写作文更别提了,咬着笔杆发呆,半天憋不出一句,末了跟他妈说“我不想当作家,为啥非要写这个”。
这种“超前”,看着是学了高年级的东西,其实就记了点做题的套路。
好比玩游戏,直接把攻略塞给你,让你死记硬背怎么打,可为啥这么打,不知道。短期看着是赢了几局,时间长了,稍微换个关卡就懵了。
更要命的是,这些孩子的时间被填得满满当当,花的力气比同龄人多得多。
学霸用三分劲,顶得上别人六分;这些孩子用十分劲,看着才勉强跟上趟。
时间一长,家长觉得“我家娃还行,没掉队”,孩子心里早就在喊“受不了了,啥时候是个头啊”。
三、抢跑那点幻觉,把散步当成百米冲刺
关键问题在哪?
学校课程是按大多数孩子的节奏设计的。十个孩子里,可能也就一个真有那富余劲儿往前冲的。
可家长们呢,看见自家娃能多背俩单词,多做两道题,就觉得自家出了个小爱因斯坦,赶紧往高难度里塞。
结果呢?
本来这个年纪的孩子,应该是学一会儿玩一会儿,轻轻松松往前挪,硬是被改成了全力冲刺。你想想,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孩,被人逼着跑马拉松,不是赢在起跑线,是直接累倒在起跑线了。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所谓的抢跑优势,到了初中之后,往往也就值个两三节课。提前学的那点东西,班里其他孩子认真听几节课就追上来了。你费劲巴力学来的那点“小优势”,眨眼就没了。
剩下的,只有孩子看见课本就头疼的劲儿,还有学啥都提不起精神的疲惫。
四、真本事VS花架子,哪个能扛事儿?
最根本的差别,还是在学习能力上。
学霸的超前学,是把脑子练得更活泛。他们学的不是这道题怎么解,是遇见问题该从哪儿下手。
就像武侠片里的高手,练的是内功,随便学个新招式,就能变出好几种用法。
被硬逼的孩子呢,学的全是死套路。
短期内看着挺能打,其实就是靠着记熟的招式卡bug。等上了高年级,题目换个花样,套路用不上了,立马就傻眼了。
所以说,学霸就算不往前抢跑,凭着那股子琢磨劲儿,后面也能追上来。被硬逼的孩子呢,就算一开始跑挺快,一旦没人推着了,就像没电的玩具车,立马趴那儿不动了。
五、家长总觉得,越使劲越靠谱
好多家长都陷在一个怪圈里:觉得只要把孩子的学习时间排得满满当当,结果肯定错不了。
但学习这事儿,跟工地上搬砖不一样,不是堆得越多,楼就能盖得越结实。
因为孩子的知识体系,得一点点搭。
地基没打牢,提前学的那些东西,就跟沙滩上堆城堡似的,浪一冲就没了。你见过多少小学时候被夸“神童”的,奥数拿奖拿到手软,结果上了初高中,成绩一点点往下掉,最后跟普通孩子没啥两样?
反倒是那些看着学得轻松的孩子,关键时刻总能顶上来。
家长们常常纳闷:“我家娃补了那么多课,咋还不如人家没补的稳当?”答案其实特简单:人家孩子学的是怎么自己走路,你家孩子学的是怎么跟着别人的脚印走。
说到这儿,不是说不让家长给孩子投资教育,是想说说实在的:教育不是百米冲刺,更像一场长途跋涉。
孩子自己想不想走,会不会找路,比一开始跑多快重要多了。
所以啊,真想帮孩子,别一门心思往前赶,先看看孩子是不是学有余力。要是学得轻松,那就给点更有意思的东西,让他自己愿意多走两步;要是本身就学得费劲,就别硬往他脑子里塞东西了。
不然的话,学霸没练成,先把孩子逼得看见书本就发怵,不值当。
说到底,教育这事儿,比的不是谁先起跑,是看谁能走得远。
让孩子带着点自己的兴趣往前挪,慢点儿也没关系,至少他能笑着走完全程。
学霸的超前,是顺脚多走两步;被硬逼的超前,是背着包袱往前挪。一个是自己乐意,一个是被人逼着。
看着差不多,其实差远了。
所以啊,下次再想让孩子“赢在起跑线”的时候,先问问孩子:“你想不想往前跑两步?”
毕竟,教育不是比谁起跑早,是看谁能带着劲儿,一直跑到最后。
你们说,对吗?
校对 庄武
天金策略-股市炒股杠杆-股票怎么配资-在线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